不过目前,英国的市场竞争委员会(类似于反垄断局的机构)正在审查这一交易。他们的理由是:这会大幅削弱酒吧市场的内部竞争,并最终导致酒吧的啤酒涨价。
跟国内的街边小饭店类似,酒吧一直以来都是英国最重要的啤酒销售渠道,而且整个行业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密:1990年以前,英国一半以上的酒吧背后,都有相对独立的小酿酒厂注资。这对于拓展产品销售很有帮助,当时,英国人近80%的啤酒都是在酒吧里喝掉的。
但很快,由于政府要求酿酒厂必须出售零售物业资产,行业里很快形成了包括Enterprise Inns和Punch Taverns这样的大型连锁酒吧品牌。而金融危机后的一轮零售业退潮,则使这些连锁品牌不得不开始收缩业务规模。
2015年,英国在以商超渠道上的啤酒销售额第一次超过了酒吧、餐厅等传统渠道的销售额。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一次性买更多,成了很多人去超市买酒的理由,也大幅提升了百威、喜力、嘉士伯等大公司在工业啤酒上的销量。
而到了2017年,因为成本提升,且店内的销售渠道疲软,英国酒吧里大多数品牌的啤酒价格都出现了上涨:嘉士伯涨了2.6%、百威和Molson Coors各涨2.3%和2.4%,折算下来每杯要多付6便士。
英国市场竞争委员会正是担心,在被喜力收购后,Punch Taverns的这些酒吧将面临更严重的业绩滑坡,因为品牌方可能会倾向于推销自家的产品线,让酒吧里的选择变少。
从2014年开始,喜力的英国业务部门也在当地建设自己的酒吧品牌“Star Pubs & Bars”,每年为此业务至少投入2000万英镑,最终拿下了当地的1000多个酒吧项目。喜力方面认为,这让他们有了不少本地运营的经验,而Punch Taverns的收购案,只是大大增强了他们在布点方面的优势。
从此前精酿啤酒兴起时、大品牌对于那些小酿酒厂的兴趣,到这次喜力对于酒吧这样的销售渠道的投资,整个啤酒行业内部的整合程度已经变得越来越高。
但此前关注这一领域的野村证券分析师Ian Shackleton也表示,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扩展市场的,只有国际级的大品牌。此前,所有像这样“往外走”的英国本土啤酒品牌,最终都落得被收购的下场。